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能当大清的皇帝吗?
如下解答:
海兰珠是皇太极的至爱,可要是让她儿子当皇帝,别说孝庄不同意,多尔衮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兰珠,是科尔沁嫁给皇太极的第三个女儿。
1614年,科尔沁领主莽古思把16岁的女儿哲哲,嫁给了皇太极为福晋,遗憾的是哲哲膝下无子。
9年后,科尔沁又把族里的二公主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封为庄妃。
谁想,庄妃连生个都是格格,这可把科尔沁郁闷坏了。
怎么生个儿子就这么难?
然而,科尔沁不死心。让庄妃的母亲以探亲的名义,带着海兰珠到盛京看望哲哲皇后。
此时的海兰珠已经26岁,孀居在家。曾经,她可是科尔沁最美的公主,所以,科尔沁决定再赌一把。
海兰珠很美,可将一个再婚之女送给皇太极,那是欺君犯上。但,她若是跟随母亲去探亲就不一样了。
果然,皇太极看到海兰珠之后,对她一见钟情,丝毫不嫌弃她的出身,甚至把她视为今生至爱。
五宫之中,海兰珠最得宠,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
海兰珠也很争气,嫁过去的第二年就为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
皇太极欣喜若狂,颁布了“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的圣旨,特意在大政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并大赦天下。
庆贺皇八子诞生一事,不论是圣旨的措辞还是庆典的安排,完全是“储君”的规格。
来庆贺的邻近小国还上了皇太子贺表,并进献皇太子礼品。
只可惜,皇八子出生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紧接着,宸妃不堪承受丧子之痛,抑郁而终。两年后,皇太极也追随而去。
那么如题所问,假如皇八子没死,他能当上大清的皇帝吗?
虽然皇太极宠爱海兰珠,但仅凭宠爱就想当上皇帝,我觉得很难。
多尔衮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他的生母阿巴亥,可是被努尔哈赤宠了26年的大妃,多尔衮也曾是努尔哈赤看中的继承人选,多尔衮都没能当上皇帝。
哪怕后来多尔衮军功卓著、权倾天下,他跟皇位始终差着一步之遥。
自古以来最终能登上帝位的人,都是经过多方势力角逐之后的结果。
仅凭皇太极的宠爱,或许能当上太子。可皇八子想当皇帝,那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可实际上,哲哲皇后跟多尔衮孔都倾向于支持孝庄的皇九子,而皇太极的身体早已呈现衰败的趋势。
如果没有皇太极做后盾,海兰珠根本玩不过孝庄。
孝庄嫁给了皇太极后,十七岁到二十一岁,四年内生了三个女儿。说明这期间她跟皇太极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但是在这之后的四年,她都没有生育,而其他后妃为皇太极生了8位子女。
很明显,她失宠了。
孝庄并不怕失宠,被冷落的那些年,其他妃嫔已经生了八个男孩。可她并没有去争宠,而是安静地沉浸在她喜欢的历史典籍中。
可是当她怀上福临后,一改往日的行事作风。她可以不受宠,但是她的儿子要出头。
首先,孝庄把五彩的宝石、珍珠系在裙内,让宝石珍珠的闪光在宫灯的照耀下,像金龙戏珠在衣裙内盘旋。
宫女太监看到这样的景象,纷纷跑来一看究竟,然后“庄妃娘娘裙下红光缭绕,真龙天子问世了。”的传言迅速传遍宫中。
而且越传越神,皇太极得知后,竟跑来看望孝庄。
得到关怀的孝庄急中生智,又告诉皇太极,她梦到一个圣人把怀中的男童交给了她,还说:“这男童就是统一天下的圣人。”
《清世祖实录》:诞之前夕,孝庄文皇后梦一神人,抱一子授之,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
值得注意的是,孝庄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海兰珠的皇八子刚刚出生,而且皇太极还把他视为太子。
很明显,孝庄也在赌,或许自己这次怀的也是一个皇子呢?
所以,她要给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造势,让众人知道此子“受命于天”。
果然,不久九皇子诞生,皇太极赐名福临。福临的到来,也提升了孝庄在宫中的地位。
这说明,在皇九子还没出生时,孝庄跟海兰珠的竞争已经开始了。只是这样的状态没有维持多久,皇八子就去世了。
以孝庄的心计,我认为,她是不会让皇位旁落的。
特别是经历了阿巴亥大妃被迫生殉一事,她明白了能够保全自己的,唯有握在手中的权力。
孝庄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用一封遗诏逼死了大妃阿巴亥,自己登上了皇位。
《满洲实录 》 中所谓 :“ 然后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为乱 , 预遗言于诸王日 , 俟吾终必令殉之 。 ”
意思是:大妃嫉妒心强又有机变,努尔哈赤担心留她在世,恐会为害后人,所以让她殉葬。
之后,孝庄又亲身经历了皇太极为了稳固皇位,幽禁阿敏、除掉莽古尔泰、排挤代善、并将两黄旗跟正蓝旗的管理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这两件事,对同为后妃的孝庄来说,刺激不小。
阿巴亥大妃那么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都是如此结局,更何况自己啥都没有。
孝庄的世界没有爱情,但是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她领悟了宫中的生存法则。如果没有办法,那么不争不抢,安生度日。
如果有机会,她是不会放过的,毕竟自己的小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滋味不好受。
所以,皇八子如果活着,他想当皇帝就要孝庄点头才行。
然而,孝庄会让步吗?
我觉得很难,如果孝庄不在意皇位,就不会有上述的“裙下红光缭绕”跟“仙人授子”一说了。
另外,即使孝庄没有意见,哲哲皇后也不见得会答应让皇八子当皇帝。
孝庄之所以会入宫,都是因为哲哲皇后。
因为哲哲不能生儿子,所以想找一个“替补”,好生个儿子帮自己巩固后位。
于是,年纪小、好操控,长得漂亮又识大体的孝庄,就成为了她的第一人选。
而海兰珠,刚进宫,什么功绩、贡献都没有就一飞冲天,地位仅次于哲哲之下。于科尔沁来说,他们是高兴的,毕竟自己的女儿受皇太极宠爱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对哲哲来说,这并不是好事。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已经威胁到了她的地位。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追封她为“敏惠恭和元妃”。
《清史稿》记载: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
“元妃”这个封号可不一般,指的是第一次娶的嫡妻,皇太极为了给心爱的海兰珠追封,竟丝毫不顾哲哲皇后的感受。试想一下,哲哲对海兰珠就没一点防备?
就凭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的恩宠,只要海兰珠有想当皇后的念头,哲哲随时都得给她让位。
哲哲要儿子的目的是稳固自己的后位,可不是给自己树敌。
所以,在孝庄跟海兰珠都有儿子的情况下,不受宠的孝庄跟独霸专宠的海兰珠,对哲哲来说支持孝庄才是明智的选择。
难不成她要扶持一个强劲的对手,然后再把中宫之位让给她?
皇太极去世时,整日里她只知道哭哭啼啼,遇事就只能依靠孝庄出来摆平。
哲哲虽然身为中宫之主,她温良贤淑,但在很多大事面前,孝庄才是她的主心骨。
孝庄敬哲哲是长辈,她们有着拥立福临继位的共同目标。
而哲哲皇后对孝庄的支持,也给了孝庄去跟两黄旗交涉的底气。
皇帝跟皇后本为一体,如果皇太极不在了,新帝又尚未登基,那么皇后就是两黄旗的主子,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可以说,皇后代表的不仅是她自己,她的背后还有两黄旗这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哲哲与孝庄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利益、有需求,这样的关系比单纯的姑侄关系更牢靠。
多尔衮雄才大略,对皇位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海兰珠跟孝庄相比,对多尔衮而言似乎海兰珠更好拿捏。可事实上,他不可能选择海兰珠。
皇太极尚在,海兰珠不需要多尔衮的支持。
如果皇太极不在了,当初豪格跟多尔衮之争,就会变成海兰珠跟多尔衮之争。
而实际上,海兰珠根本没有竞争实力,最后也还是会演变成多尔衮跟孝庄之间的较量。
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跟豪格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大动干戈。而孝庄就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背后干了两件大事,然后让福临坐稳了皇位:
两皇旗出于对皇帝的效忠,坚持“立帝子”支持豪格。
孝庄召见索尼,只一句“豪格可是正蓝旗”,就让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意识到,豪格上位后,他的正蓝旗势必会打压两黄旗,直接影响到自身利益,从而改变主意支持福临。
可以说,多尔衮之所以会放弃,他并非输给了孝庄,而是输给了孝庄背后的两黄旗。
要不是两黄旗誓死坚持“立帝子”,多尔衮不会轻易放弃。
《清史稿》:吾属食于帝皇太极,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吃皇帝的,穿皇帝的,如果不立帝子,那势必会有一场刀兵相见的博弈。
而此时大清正处于入主中原的紧要关头,刀兵相见,必然会动摇国本,弄不好,大清江山就此葬送。
关键时刻,多尔衮宁可输了皇位,也不愿意毁了江山。
福临即位后,鉴于多尔衮的能力跟势力,孝庄退居幕后,韬光养晦。
多尔衮虽然没当上皇帝,但是出任摄政王,掌握了军政大权。
不过,没能当上皇帝,终究让多尔衮心有不平。
于是,在权欲的驱使下,他私造龙袍、令史官为他撰写起居注,命工匠为他修建比皇帝的寝宫还豪华的府第……
可就算多尔衮跋扈成这样,为了不让他废帝自立,孝庄依旧隐忍,不断给他加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甚至取消了多尔衮的御前跪拜礼仪。
《清史稿》:“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
此时,多尔衮跟皇帝的区别,只在于没有坐到那张龙椅上而已。
他为什么不直接自己称帝呢?
不要忘了多尔衮跟孝庄之间,还有“太后下嫁”一说。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这一事件,但是无风不起浪,他们之间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感情牵扯。
多尔衮的嫡福晋,是孝庄的堂姐。嫁到盛京时,她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俩人差不多同一时间出嫁,远离娘家的姐妹俩又是妯娌,多尔衮也是同龄人,平日里走动窜门,很容易玩到一块儿,彼此间有亲情,也有友情。
尤其是在多尔衮生母被迫生殉大汗的那段时间,以孝庄的性格,必定给予了多尔衮夫妇安慰和照顾。
后来,皇太极对孝庄感情淡漠,或许这就是孝庄跟多尔衮感情的开始。
再加上,入主中原后多尔衮为了平定战乱,兢兢业业。人非草木,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也不足为奇。
正是因为有了感情因素,多尔衮才再一次放弃了皇位。
所以,并不是海兰珠好拿捏,多尔衮就会支持她的儿子,或者说通过她登上皇位。多尔衮摄政期间,同样有自立为帝的机会,只是他没有这么做罢了。
这也是孝庄的高明之处,她巧妙地借用各方势力遏制了多尔衮篡权的野心。也巧妙地利用感情,将多尔衮拿在了手中。
皇八子想当皇帝,皇太极是最关键的一个人。如果他能健康地活到皇子成年,从他手中接过家业,那皇八子当皇帝毫无悬念。
可从皇太极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很难撑到小皇子成年。
史书记载皇太极去世时是“无疾而终”。他之所以会突然离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兰珠的死,导致他心情抑郁所致。
《清史稿》:“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
事实上,皇太极猝死,海兰珠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皇太极的身体不好,其实早有预示。
早在松锦之战时开始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当时领军的是多尔衮,在明军的冲杀下,清军损失惨重。皇太极得知消息后,连续6天奔袭松山前线,找到明军漏洞,切断敌后粮道才活捉了洪承畴。
这一战,皇太极是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指挥战斗。
流鼻血是皇太极的旧疾。而且,一旦出血,就要用碗接,出血量大得惊人。并由此经常引起头晕目眩,周身无力。
另外,据《李朝实录》记载,朝鲜曾派名医为皇太极治病,还进贡了一些化痰去热的药物。
《李朝实录》:四月六日“清人言于世子馆所,以为皇帝病风眩,愿得竹沥,且要见名医”。
由此可见,皇太极的病不只流鼻血,还有其他顽疾。再加上他体型肥胖、饮酒、嗜肉的不良饮食习惯,为猝死埋下了隐患。
皇八子出生时,皇太极已经45岁。
年轻时他四处征战,身体得不到休养。人到中年,登基称帝后政务繁忙,身体、精力日益不济。
关于皇太极的死,海兰珠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即便海兰珠没有死,皇太极的这些旧疾,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露。况且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都是急症,说不定哪天就崩了。
这样的身体状况,皇太极就是想让皇八子当皇上,恐怕他的身体也熬不到孩子长大。
失去他的支持,皇八子面对孝庄、多尔衮这样的竞争对手,他依仗什么去稳坐皇位?
海兰珠受宠固然是她的优势,但是,皇八子仅凭皇帝的宠爱就想坐稳皇位,那过于理想化了。
有句话叫福祸相依。
皇子太小,盛宠之下反而会招来祸端。
比如顺治的四阿哥,明明排位第四,一生下来就说是“朕的第一子”,结果很快就没了;
又比如康熙的胤礽,一出生就封太子,最后活成了箭靶子,谁都把他拉下来。
更重要的是,海兰珠除了皇帝之外,她没有队友。
能当上皇帝,从来都是各方势力较量之后的结果。
可海兰珠除了会哄皇太极开心,啥啥不会,一旦失去了皇太极这个靠山,谁会帮她?
如立皇八子为帝,这个结果会让豪格不服,多尔滚不服,多铎也不服,这些都是会起兵的主,不可避免又是一场皇位之争。
胜出者,我觉得很可能还是孝庄。
多尔衮智勇双全没错,但是论谋略,他玩不过孝庄。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如下解答:
必然可以。海兰珠的儿子当皇帝,那叫名正言顺,连多尔衮都不会帮孝庄。毕竟,孝庄有的,海兰珠一样不差,而海兰珠的地位,可比孝庄高多了。
在皇太极的生命里,海兰珠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这是连史书都承认的偏爱。
而且,只要海兰珠的儿子活着,大清的皇帝就不可能是别人。
理由有4个:
皇太极在位时,清军还没有入关,但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中原文化。
在前朝、后宫的建制上,他们都采用的是中原体系,因此,皇子能否登上皇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名分。
而海兰珠的儿子,恰恰是最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人。
皇太极的一生,共有11个儿子,海兰珠的儿子是皇八子。
乍一看,这个顺序好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但是,皇八子的7个哥哥,都不太能拿出手。简单来说,前面7个皇子中,2个早夭,3个为庶妃所生,1个为侧妃所生。
这些皇子的出身,都太弱了。
当时,皇太极需要联络各大部落的势力,因此根本不会选择这样的皇子当皇帝。
而唯一有竞争力的,是长子豪格。
从名分上说,豪格是继妃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也能算“嫡长子”。但问题是,他的母亲乌拉那拉氏,因为礼节有亏,被强迫与皇太极离婚。
而皇太极本人,一点都不喜欢乌拉那拉氏,如果不是豪格年长,又有功勋,又有两黄旗支持,恐怕皇太极也不会册封这个儿子为亲王。
和这些皇子相比,海兰珠儿子的出身就好太多了。
海兰珠是关雎宫宸妃,在满文中意思是“距离王最近的大福晋”。
《清史稿·后妃列传》: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雎宫宸妃。
简单来说,按照皇太极时期的后妃制度,海兰珠的地位就是“东宫大福晋”,是“平妻”,地位仅次于中宫大福晋。
而当时的中宫大福晋,是海兰珠的姑姑哲哲。
哲哲一生都没有儿子,而且,她和海兰珠同属于一个部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海兰珠的儿子,可以被称为最正经的“嫡长子”。
皇太极是非常宠爱海兰珠的,因此,皇八子出身时,皇太极那叫一个欣喜若狂。
他直接颁布大清朝第一道赦令,大赦天下,还举行了大型庆典。
“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在赦令中,皇太极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开心。
而且,史书上很明确地记载了,其他部落前来朝贺时,都认为这位还在婴儿时期的皇八子,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皇帝。
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儿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而此前出生的7位皇子,皇太极别说大赦天下了,连庆典活动都没办。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是日、科尔沁国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固伦额驸班第、扎萨克图郡王布塔齐等。以关雎宫宸妃诞生皇子,遣官进献貂裘、牛、马、貂皮等物。
另外,海兰珠的儿子,不仅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儿子,也是科尔沁草原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
科尔沁草原,是皇太极最重要的盟友。
他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和科尔沁草原紧密相连,也必须有带着科尔沁草原血脉的儿子。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科尔沁草原接连送去了好几个女孩。
从宠爱上说,皇八子最得圣宠;从政治上说,他是科尔沁草原的最大希望。
因此,皇八子继任,完全行得通,而且顺理成章。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皇太极的关,就是海兰珠。
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9岁了,比孝庄晚了9年。
但是,她一进宫,皇太极就把她的位置提到了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
皇太极对海兰珠有多偏爱呢?
他出门征战时,得知海兰珠病重,直接扔下数十万大军,连夜骑马返程,跑死了好几匹马。
在路上,皇太极因为着急上火,鼻血直流。
而为了不耽误赶路,他直接在下巴处绑了一个碗。
只可惜,海兰珠还是去世了,没能等到皇太极回来。
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追封她为“元妃”,意为“原配妻子”。
此时的皇太极,曾经休弃过2任妻子,更有哲哲这位正宫皇后。
但在他心中,海兰珠才是妻子。
葬礼上,皇太极几次悲伤过度,倒地昏厥。
他一直是个尽职尽责的帝王,可海兰珠去世时,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
《清列朝后妃传稿》:“比薨,恸甚。昏迷伏地,继而悔曰:‘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海兰珠死后的第一年,皇太极几乎停办了所有庆典。
当年,清军打了胜仗,明朝大将归降,皇太极都以“爱妃丧期未过”,拒绝出席庆典。
“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
从史书上来看,什么国家大事,都比不上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思念。
而如果有人扰乱海兰珠的死后安宁,比如开展庆祝活动,那么,皇太极就直接判处他削爵、贬官、没收家产、鞭打、贯耳鼻等等……
如果海兰珠的儿子活着,那么,如此深情的皇太极,也绝不允许任何儿子骑在皇八子之上。
那么,大清的皇帝之位,必然属于海兰珠的儿子。
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种情况,那便是皇太极去世来急,来不及选择皇位继承人。
那么,按照当时的局势,多尔衮和豪格之争,也必然会出现。
历史上,两虎相争,都是两败俱伤。
为了避免损失,多尔衮和豪格达成协议,共同选了孝庄的儿子福临当皇帝。
但是,此时如果海兰珠的儿子还活着,那么多尔衮就不会选择福临。
皇八子比皇九子福临,只大了一岁,他们在心智上,不会相差太远。
两人都是科尔沁和大清的孩子,政治功能上也相差不多。
但是,海兰珠的智慧和谋略,比不上孝庄。因此,皇八子要比福临更好拿捏。
另外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皇八子没有靠山,如果要选“傀儡皇帝”,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会选择皇八子。
以上就是我认为海兰珠儿子能当上皇帝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中,多尔衮和孝庄有情感戏,有些电视剧还把福临的继位美化成“多尔衮不爱江山爱美人”,甚至还有“孝庄太后下嫁”一说。
但在历史上,多尔衮狠辣好权,绝不是个会被美色冲昏头脑,“太后下嫁”,更是子虚乌有。
最早提出“太后下嫁”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
里面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此后,就有人发挥想象,根据“多尔衮自称摄政王皇父”、“孝庄遗嘱不与皇太极合葬”等,写了很多猜测性的文字。
但实际上,张煌言的说法,真实性不强。
他是明朝遗民,对清朝多有怨言。
而且史料讲究互相印证,而清朝正史中,多尔衮和孝庄之间,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另外,张煌言远在天边,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呢?
当然,多尔衮确实自称“皇父”。
可是,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项羽也尊称范增是亚父。
并非每一个自称“皇父”的人,都和嫪毐一样,与太后不清不楚。
不过,不管什么情况,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活着,他必然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只可惜,他只活到了1岁,就因病夭折了。
而海兰珠也在皇太极离宫时,骤然患病去世。
这中间,是否有后宫手段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如下解答:
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就在多尔衮和豪格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时,孝庄偷偷召索尼进宫,一句话点醒了索尼,让索尼瞬间就倒戈孝庄,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这种“打蛇打七寸”的政治手腕,即使是海兰珠的儿子没死,也当不上大清的皇帝!
孝庄问索尼:“关于皇位的继承,你是怎么看的?”
索尼答道:“我的想法是立肃亲王为君,立九皇子为太子。”肃亲王就是豪格,九皇子就是福临。索尼这老狐狸,以为自己这个答案天衣无缝,既保证了皇太极这一脉的皇权,还顾及到了孝庄,让他的儿子当太子。
孝庄自然不傻,立福临为太子,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哄她开心而已。如果豪格当了皇上,那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还会有福临什么事吗?
但她也不动声色,让索尼说说立豪格为君的理由。
索尼侃侃而谈,孝庄也静静地听着。
等索尼讲完,孝庄突然话题一转,问索尼:“索大人,你的父亲硕色、叔父希福都是我朝的大臣,还是大行皇帝(皇太极)身边贴身的人,对吧?”
索尼答道:“蒙主子记着,臣不胜感激。”
孝庄知道,继续说道:“不仅你父亲、叔父是我们皇家的人,你不也是大行皇帝最倚重的大臣吗?大行皇帝生前常常向我提起你。”
这几句话听得索尼很是受用。
孝庄接着说道:“我这些话可不是说虚的。记得有一次你从蒙古科尔沁回来,大行皇帝就对我说:索尼办事稳定,知道满蒙联盟是我朝国策,处理蒙古问题处理得非常好。”
索尼听到这儿,心里好像投入了一块石头,愣了一下,这句话是在提醒他:皇位的继承人,还需要考虑皇太极一直重视的满蒙联盟。那么究竟究竟要让谁当皇上,已经不言而喻。皇太极所有的儿子当中,活着的,只有她孝庄的儿子福临才能让满蒙联盟得到巩固。
若是立其他人为皇帝,都将大大伤害满蒙联盟,否则当初他们科尔沁干吗要接连把她姑姑哲哲、她孝庄还有她姐姐海兰珠都嫁给皇太极?
索尼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愣在那里好久。
孝庄见状,就说:“我的意思想必你已经明白了,你可以下去了。顺便提醒你一句:两黄旗向来为皇帝亲掌,肃亲王现在正执掌着正蓝旗呢......”
孝庄说到这里便停住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却瞬间点醒了索尼,让他想到一件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大事:如果豪格当上皇帝,他执掌的正蓝旗地位必会提高,而他所在的正黄旗地位就会下降。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了,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言。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3个夭折,剩下的还有8个儿子。
其中大儿子豪格35岁,虽然他的母亲继纪乌拉那拉氏没有在五宫之列(五大福晋),但他是皇太极所有的儿子中,唯一一位以自己的文韬武略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皇太极在世时被封为亲王的儿子。
当时朝中只有四位亲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还有一个就是肃亲王豪格。四大亲王掌握着八旗军兵,同时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脉。
由于大清才刚建立没几年,并没有完善的继承人制度,“立嫡立长”的说法还不存在,更多的是按照努尔哈赤留下来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来推举。当初皇太极之所以能够打败多尔衮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否则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大福晋所生,应该更有资格才对。
所以如果按照实力来讲,这四个亲王是最有资格成为下一任继承人的人选。怎么也轮不到福临这样一个6岁的毛头小孩捡了便宜。
但由礼亲王代善已经61岁了,他并不想卷入战争,只想好好当个亲王就行。而郑亲王济尔哈朗不是努尔哈赤这支的,自然也不可能去争夺皇位。剩下的多尔衮和豪格,谁都想坐上皇位。
正是由于多尔衮与豪格的对抗,为孝庄提供了契机,她静静地观察局势的发展。然后开始默默筹划,决定要用自己的智谋与才略,将自己的儿子福临推向皇帝宝座,便找来了索尼,才有了开头的那段谈话。
索尼从孝庄宫里回来后,连忙召集正黄旗的大臣密谋,决定推举福临为新皇帝。但是福临能不能成为新皇帝,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多尔衮。如是多尔衮也赞成立福临为皇帝,那么所有的障碍均会迎难而解。
但是多尔衮自己也想当皇帝,他会赞成立福临为皇帝吗?
原本八旗当中,他执掌正白旗,他弟弟多铎执掌镶白旗,豪格执掌正蓝旗,礼亲王代善执掌正红旗和镶红旗,而正黄旗和镶黄旗是大行皇帝皇太极执掌的。
而在他与豪格对抗的这段日子,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礼亲王、郑亲王都支持应该由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
也就是多尔衮除了他的弟弟多铎支持他之外,其他的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如果他硬要和豪格争夺皇位,八旗火并起来,他是没有胜算的,但他也不愿意这样让给豪格,因为一旦豪格当了皇帝,他的下场一定是很惨的。
这步棋走到这儿已经是死局了,只能走第二步棋。他便想到,既然其他旗主支持说应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皇帝,但皇太极也不是只有豪格一个儿子,于是他也去找了索尼征求意见,布局他的第二步棋。
这时,索尼也不再坚持“立肃亲王为君”,而是说“必定立一皇子”。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也就是皇太极驾崩的第六天,诸王会议在崇政殿举行,商议产生新的皇帝。这是一个决定大清国未来命运的日子。
会议刚刚开始,索尼、鳌拜等两旗大臣便杀气腾腾地闯入大殿,表明他们“必立皇子”的意愿。在场的人当中,只有豪格是最好的人选了!
而另一边,多尔衮的一母同胞的兄弟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却一百个不同意,一副谁要立豪格为帝就与谁拼命的架势。
心急的豪格见自己胜券在握,但在场的诸亲王却还是没有说要让他当皇帝,就想以退为进,愤愤道:“我福小德薄,怎能担当皇帝的重任?”便拂袖而去。
豪格原以为自己这一离开,会议就无法收场。他是皇太极的儿子,围在崇政殿外的两黄旗肯定不会放他离开,最后势必还得请他回来主持大局,这样自己就能顺理成章地当上皇帝了。
果然,外面的两黄旗见豪格离席,纷纷拔剑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吃皇帝的饭,穿皇帝的衣,如果不立皇子,我们愿以死随先帝于地下!”
正在豪格洋洋得意时,他没想到,这刚好给了多尔衮机会,只见多尔衮缓缓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对着殿外的两黄旗大声说道:“你们说得没错!”
大家瞬间都安静了下来,想听听多尔衮的下文,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只是肃亲王豪格已自动退出,不原意继承皇位。那么我们就立皇九子福临为新皇帝,大家以为如何?”然后用他凛冽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殿外的两黄旗。
立福临为帝,丝毫不损害两黄旗的利益,索尼率先表示赞同,其他两黄旗也纷纷附和。豪格的亲信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豪格自己都退出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多尔衮见大家又没意见,便又说道:“考虑到福临年龄尚小,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我共同辅政,管理八旗事务,待皇帝长大后,当即归政!”
这一番话说出来,当然是得到以济尔哈朗为首的镶蓝旗大臣的赞成了。
当豪格得知会议的结果后,为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后悔不已!
多尔衮之所以选择福临作为皇帝,一来是因为他年纪小,只有6岁,好控制;二来是因为他的生母孝庄位于五宫之列,位分高;三是孝庄的背后是整个蒙古科尔沁。
那么是不是代表如果有一个孩子和福临的条件相同,那么他也会成为皇帝?比如海兰珠的儿子。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背后也是整个蒙古科尔沁。他的儿子如果没死,也只比福临大半岁。
同时,海兰珠也是五大福晋之一,地位仅次于他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而孝庄虽然也是五大福晋之一,位分却是排在最末。
而且海兰珠还是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妃子,这么分析来看,如果海兰珠的儿子没死,似乎比福临更有机会被多尔衮选中。
但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
就像刘邦生前一直想要改立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却一直没成功的原因。
皇太极之所以那么爱海兰珠,就是因为海兰珠是个至情至真的女子,她爱皇太极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是把他当丈夫来爱的,这样的女子,她是不屑于玩弄政治的。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海兰珠就像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孝庄就像是薛宝钗。海兰珠和皇太极在一起是在谈情说爱,而孝庄和皇太极在一起的时候却是在学习皇太极的治国方法。皇太极在世时,就非常欣赏她的政治才干,让她“赞助内政,越既有年”。
说明皇太极在世时,孝庄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支持力量。这一点从皇太极刚去世时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皇太极刚去世时,孝庄悲痛万分,说自己愿意以身相殉。但诸王贝勒却没有同意,理由是她的子女年龄尚幼,需要她抚养。
这个理由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其实也是因人而异。因为当年努尔哈赤突然暴毙,他的大福晋阿巴亥的孩子多尔衮十四岁,多铎只有十二岁,也是需要有人照顾的,但诸王贝勒却逼着阿巴亥殉葬。
这就说明孝庄背后已有强大的政治力量。
虽说正史上并没有孝庄下嫁给多尔衮的记载,但是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无风不起浪!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之所以能够传播如此之广,如此长远,绝不是空穴来风。即使无名,也绝对有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多尔衮的嫡福晋也来自科尔沁草源,和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是同母异父的妹妹,也算是孝庄的娘家人,孝庄经到多尔衮的府中,与多尔衮的关系很熟,加上两个年纪相仿,有很多共同语言。
事实上多尔衮在很早时就暗恋着孝庄,只是碍于皇太极不敢深想。
其二,多尔衮之所以最后没有自己称帝,面是推举福临当皇帝而自己当摄政王,是因为依照当时的形势,八旗有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如果要火并他没有胜算。
但随着他当上了摄政王后,先是收拾了豪格,后面又架空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整个大清等于他一个人说了算,这时候如果他想要废掉福临自己当皇帝,基本上是没有障碍的。
这一点也是后来乾隆为他平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多尔衮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孝庄。
孝庄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女政治家,但她也是一个活生活的人。皇太极死的时候,她只有30岁。若不是后来皇太极废除了“兄死,弟娶其嫂”的满人习俗,孝庄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与多尔衮在一起。
但是如果孝庄没有什么好处给到多尔衮,福临不可能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在那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出于政治的需要,孝庄不可能完全以当时汉族的封建礼教要求自己,否则她也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正是孝庄以其高明的情感投入及高超的政治手腕,才最终使得多尔衮无法称帝,保住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其三,多尔衮一路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一步步地把自己变成了皇帝的爹,太后的丈夫,这事非常荒唐,所以清朝的后世统治者特别是顺治,想方设法试图让史书中削去多尔衮的“父皇”二字,但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掩饰。
因为即使国内的史书可以削去,附属国比如朝鲜、外国使者写的记录也无法抹去。
清统治者之所以那么在意这两个字,就是不想让自己的皇权“抹黑”。
而顺治后来为何会对多尔衮崛墓鞭尸,最主要也是因为自己母亲与其地下情人的关系。
其四,孝庄在临死前,留有一个遗言:不愿意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在一起。
作为皇帝的妃子,能够与皇帝合葬是一件光荣的事,孝庄却不愿意,只有两个原因,要么自己不爱皇太极,要么就是自己做了对不起皇太极的事。
综上所述,即使是海兰珠的儿子在世,最终还是福临会当皇帝。福临能当上皇帝,绝不是运气的结果,除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以外,也是孝庄政治手腕的结果,是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
皇太极的死亡并不是毫无征兆的。早在松锦之战时,他就鼻血不止,但仍然不顾忌自己的身体,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得知海兰珠死时,他又马不停蹄地从前线赶回皇宫,然后连续六天不吃饭,直接晕了过去。海兰珠的去世对他打击巨大,虽然他继续料理国家大事,但是心病却无法治愈,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崇德六年,他因为身体不好,还发布过大赦令,为了就是给自己积德,希望能够多活几年。由此可以说明皇太极是知道自己身体状况的,加上他晚年时身体肥胖,经常眩晕。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防范于未然,在生前立储呢?如果他在生前立储,而海兰珠的儿子还在世,这个人选肯定非他不可。
而皇太极之所以无法在生前立储,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努尔哈赤时期确立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
之所以有这个制度产生,是因为努尔哈赤生前有过三次立储,但最终都失败,便确立了:
“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
而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在努尔哈赤去世后,被推举为后金大汗,也靠的是这个制度。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也是要同其他三大贝勒“南面共坐,同受朝贺”。
真正后来“南面独坐”当上了皇帝,也是在经过了多年努力,先后挤兑死了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同时对于大贝勒代善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后才实现的。
即便如此,满洲八旗的贵族们仍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手握兵权,传统的八旗制度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对于清朝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的。
他要想毫无障碍地依照自己的意志立储,就是要继续消弭“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统治的限制,但是在他还来不及实施,就骤然离世了。
所以历史从来没有假如,历史就是所有必然和偶然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解答:
能,而且是绝对加肯定的能。
当然了,说话得讲道理和事实依据,那么想要把道理说明白,首先必须了解两件事。
第一件是清朝皇帝皇太极的为人,第二件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态度。
这两件事说明白了,题主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了。
皇太极作为一名帝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无情到冷酷的人,对于局势的把控可以说是抽丝剥茧般的淋漓尽致。
其实一开始清朝皇帝压根就没有皇太极什么事。
在1626年八月十一号的时候,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死于一间密室,而他的身边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阿巴亥。
所以努尔哈赤死之前说了什么,也只有阿巴亥心知肚明。当然不管说什么,其实我们也能猜得出来,无非就是对努尔哈赤死后的布局,以及努尔哈赤死后,谁来做他的接班人。
于是我们在历史上就看到了,阿巴亥从密室中走出来之后,宣布了两件事情。
第一,后金(清朝的前身)的继任者是阿巴亥的儿子,十五岁的多尔衮。
第二,代善辅政,代善作为大贝勒,在后金的政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代善不仅年长,而且手里握着两个红旗,他的两个儿子也不是什么庸才,父子两代人的能力加到一块不是更强,而是非常强。
所以代善可以算是后金八王共治的一块基石,如果代善能够真心辅佐多尔衮,其实也就没有皇太极什么事了。
但在历史上,皇太极还真就把这个局给破了。
咋破的呢?代善这个人有一个性格特点首鼠两端,权力是大,但肩膀上扛不住事。
皇太极一眼就看破了代善的这种性格特点,所以他很清楚,阿巴亥递给代善的橄榄枝,代善是不会轻易地去接,他要再看看,再等等,弄清楚目前的局势,搞清楚贸然掺和进去有没有太大的危险。
好吧,这个再看看,再等等,就给予了皇太极可以运作的时间。
于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皇太极出手了,他利用努尔哈赤的一个传说的生前交代,努尔哈赤如果身死,大福晋必须殉葬。
那么有了这一条,进一步的就会质疑大福晋阿巴亥从密室里出来宣布的两件事。
最终皇太极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局面,局势一时之间就混乱起来,而代善按照他首鼠两端的态度,就直接缩了回去。
当阿巴亥看向代善的时候,代善的回答,让阿巴亥知道自己信错了人。
最终阿巴亥被生殉了。而从阿巴亥从密室走出来,到阿巴亥被殉葬前后也就不过十来个小时而已。
那么阻挡在皇太极面前最大的两块障碍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搬走了,代善不仅自己离开,还主动帮忙。
只是代善不知道的是,打这一天起,他其实已经上了皇太极的黑名单了,毕竟一代帝王能允许一个庞大的权力家族在自己的眼前晃悠吗?不可能的。
但这个时候,皇太极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撬动八王共治的体制,收回权力。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代善生病了,一个小小的感冒而已,皇太极听说了立马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代善的府上探望,一顿嘘寒问暖的。
皇太极力图在每一个可以注意到的小小礼节上,对代善是恭维到了极致,如春风一般的关怀代善。
其实说道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让一位帝王这么在意礼节,代善的结局不会好到那里去的。
掌握后金权力的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没法子这位不仅权力大,还表现得敌意很突出。
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凡国人朝见,皇太极要和其余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同坐,接受朝见礼拜。
敌意呢?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阿敏会说:
“我何故生而为人?”“还不如山上的一棵树,或者坡上的一块石头”,“即使被人砍伐为柴,甚至被野兽浇上一泡尿,也比现在的处境强”。
这也就算了,还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被努尔哈赤打,但他被一条黄蛇护身。
对于这种鲁莽之人,皇太极下了一个套,他率领大军将山海关内的四座城池给拿了下来,然后让阿敏去驻守。
结果可想而知,守城,还是守的山海关内的城,能守得住吗,答案是不能,于是阿敏兵败。
最终兵败归来的阿敏被扣上了十六条罪证,新旧老账一块算,阿敏被囚禁了,十年后也就死在了牢房里了。
之后是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对皇太极极为顺从,毕竟阿敏就是前车之鉴。
可就算是顺从,皇太极也要动他,因为他不允许八王共治,四个人一块接受国人朝见礼拜。
所以就算莽古尔泰作战非常勇猛,战果累累,依然被剥夺了他的权力,当然这还不算啥,随后还对莽古尔泰的兵权进行了分割,切割出十个牛录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
职位削了,兵力也削了,到底了吗?没有,每次出去作战莽古尔泰带领的正蓝旗干最苦的活,却得不到应该有的奖赏,一次,两次,三次,顺带还有人举报莽古尔泰部队的战斗力太差了。
最终莽古尔泰怒了,毕竟在他看来,他的兵力是最少的,战斗中任劳任怨是最辛苦的,结果拿到的奖励是最次的。
莽古尔泰被挤压到暴怒,对着皇太极抽出了佩刀,还怒目而视皇太极,而皇太极要的就是这个。
莽古尔泰五个牛录又被剥夺了,爵位从大贝勒降到了多罗贝勒。
事情走到现在,四大贝勒,代善跟随皇太极,阿敏囚禁,莽古尔泰已经不是大贝勒了。
最终能够朝见国人并接受礼拜的人,就只剩下皇太极一人了。
所以啊,前面两个完了,四大贝勒格局已破,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代善,毕竟八王共治还在哪里呢?
在1635年九月的时候,代善私设宴席款待了怨恨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并且还赠予财物。
皇太极怒了,最终对代善的处理结果出来了,代善被削去了大贝勒的爵位,罚了十牛录等等。
再往后代善的儿子,八王之一的岳托也被降了爵位变成了贝子,还解除了兵部的权力,这还不算岳托被软禁了。
八王共治没了,当然了,其实这个过程更加的复杂多变,上边提到的哈达公主也是被清算之一,所有的人和事是搅和在一起的,看起来都复杂,上边说的这些事,仅仅是简化之后的事情罢了。
总之代善手中的两红旗,大半都归属于皇太极。
从以上的事情,就能看出皇太极的为人。
我们都知道,清朝时期满人和蒙古是结盟的,而且这种结盟通常都是以婚姻为纽带,尤其是初期这种结盟更是多。
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就两代人,各个旁支加上他们自己,娶进家门的蒙古女子,占据他们迎娶女子总数的87%。
而在这些蒙古女子中,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女子更多,比如皇太极,作为一名皇帝,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五个后妃,都是来自这个地方。
这个五个后妃中最为出名的是三个,皇后哲哲,被皇太极宠爱到极致的海兰珠,以及在影视剧中鼎鼎大名的孝庄。
不止如此,海兰珠和孝庄还是亲姐妹,而哲哲却是她们的姑姑。
三个人当中最为尴尬的是孝庄,因为皇太极和哲哲的婚姻是一场纯粹的政治婚姻,所以就贵为皇后。
而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仅仅生下三位公主,并没有生出一位皇子。
在这种情况之下,孝庄作为替补,嫁给了皇太极,目的很单纯就是为皇太极生下一名皇子。
但无奈得很,孝庄从十三岁嫁给皇太极,九年没有一个皇子出生,等到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并且在海兰珠生下皇子之后,孝庄才生下了福临,两位皇子前后脚出生的,一个是皇八子,另一个是皇九子。
所以孝庄在当时的地位是很尴尬的。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是二十六岁,算是一名大龄姑娘的。
有记载海兰珠是二婚,也有说是处子之身,两种说法那种靠谱呢?没人能说明白,因为海兰珠二十六岁之前的很多信息是空白的,没有任何记载,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
海兰珠作为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居然出现这种纰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海兰珠是二婚。
但不管如何,皇太极疼爱海兰珠是不假的,毕竟二十六岁嫁给一名皇帝是很尴尬的。
当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后金就被皇太极改成了清朝。
随后皇太极就对海兰珠进行册封,被封为仅次于中宫皇后哲哲的东宫宸妃。
并且还给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这三个字可大有来历啊,是取自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有记录的爱情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又过了一年,海兰珠就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
老话说得好,爱屋及乌吗?皇太极疼爱海兰珠,那么对于海兰珠的这个儿子当然也是疼爱有加的,所以当时皇太极就为这个儿子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啊,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皇太极可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而且从他的手段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无情,不说别的,当年皇太极登基的时候,都没有大赦天下的,居然为了海兰珠的儿子大赦天下,从这份疼爱,就能体会到一点东西了。
除此之外还必须提醒一点,皇太极对于之前的儿子,以及之后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干过。
不过很可惜,这个皇八子并没有因为皇太极这位皇帝的疼爱,而被留住,早早就夭折了。
也是因为这个事,海兰珠的身体就垮了下来。
时间到了1641年,皇太极在锦州和松山一线进行了一场大决战,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松锦大战。
当时的战局很紧张,皇太极为了奔赴前线,奔驰六天六夜狂奔六百里,达到了前线。
在前线熬了一个多月吧,这个战局这才扭转了过来。
也是在这个空挡,皇太极接到了海兰珠病重的消息,皇太极又是一个连续狂奔六百里,六天六夜地往回赶,这一路光累死的马就有六匹。
就算皇太极再怎么着急,最终他还是没能再看到海兰珠的最后一面。
皇太极这顿哭啊,据说又是六天六夜的不吃不喝,最终哭得都昏迷不醒了。
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疼爱就不言而喻了。
当时为海兰珠举行大丧,有些人大吃大喝,还载歌载舞,结果被抓到了。
比如一个官职达到承政的人,这可是相当于六部尚书的人物,差点没被处死,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也因为这种事获罪,总之一大批人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惩罚,而且惩罚都是很重的。
要知道皇太极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
皇太极因为想念海兰珠极度悲伤,过了两年也就死了。
首先第一点,按照名分来说,海兰珠的孩子虽然是皇八子,排行老八,但他可是正儿八经第一顺位继承人。
我们都说母以子贵,但别忘记了,其实这句话还有另一句,叫子以母贵。
在古代母子之间的贵是相互的。
海兰珠的地位是比皇后哲哲差一点,但皇太极的老婆都要排在海兰珠的身后,可以说海兰珠的身份是皇太极老婆中的第二贵了。
而皇后哲哲是没有皇子的,所以海兰珠的儿子就是真正的嫡子,第一顺位继承人。
第二,海兰珠的儿子背景很深的。
之前我们就说过了,清朝和蒙古草原是捆绑在一块的联盟,这里边以科尔沁草原是最为牢固的。
也就是清朝在外部最为坚实的盟友就是科尔沁草原。
海兰珠的儿子,不仅有皇太极的支撑,科尔沁草原也是一大助力。
在皇宫内部,作为皇后的哲哲,虽然存在感不强,但她是皇后,该有的权力是不会差一点的,这从皇太极给予海兰珠的身份就能看出来,皇太极并没有打算动哲哲一下,哲哲的地位很牢固。
在后宫里说话算数的,按照道理来说除了皇帝可就是皇后了。
而且之前就说了,在皇太极的后宫里边,最为得宠的是五个来自蒙古草原的妃子,她们五个是一体的,哪怕孝庄有了皇九子也是一样。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疼爱。
爱屋及乌到可以为皇八子大赦天下,其中的内在含义不言而喻。
在这里还有一个连锁反应。
皇八子要是活下来的话,海兰珠的身体也不会垮下来,海兰珠身体不会垮下来,也就是说她可以活的久远一点。
那么皇太极也就不会因为海兰珠的去世,让自己再活两年就去世了。
按照皇太极的手腕,皇八子的地位只会更加的巩固了,保不齐多尔衮都要被压制好久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如下解答:
能。
皇太极那么偏心,海兰珠是宸妃,死后又被追封为元妃。宸妃是平妻,元妃是原配的意思,那就是真正的嫡长子。
满蒙联姻是是清朝的国策。从满蒙联合对抗明朝的统治,到蒙古诸部落成为大清统治的基础之一,历代都互为姻亲。皇太极更是达到鼎峰,后宫由嫡福晋是哲哲,大侄女海兰珠是宸妃,西次宫的庄妃(布木布泰,即孝庄)三人把持。
海兰珠比布木布泰晚9年嫁给皇太极,她26岁才嫁给皇太极,但她一入宫,独得皇太极盛宠。
虽说布木布泰有心机,有手段,但她姐姐海兰珠一入宫,她就被皇太极抛之脑后,更别说年老色衰的姑姑哲哲了。
海兰珠温柔可人,很是讨皇太极欢心,她住的关鸠宫,取自《诗经》“关关鸠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典故,可见他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
海兰珠生了儿子,更是夸张,他已经有7个儿子了,竟然大赦天下。
“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睢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这是皇太极的所有孩子以前没有的待遇,以后也没有,包括做了皇帝的福临。
大赦天下表示对爱子的重视,可惜这位八阿哥福薄,很小就夭折了。皇太极大怒,竟然要拿刚出生不久的九阿哥福临陪葬,多亏哲哲和大臣们阻拦,要不以皇太极对海兰珠母子的爱重程度,说不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
海兰珠病重,皇太极为了回来和爱妃告别,竟然不顾正在焦灼的战局,轻骑简从从前线赶回来,一路不眠不休,跑死了6匹战马,还是没有赶上见最后一面。
皇太极竟然哭得昏厥了。
皇太极悲痛万分,涕泣不止,茶不思饭不想,夜不寐,时常昏厥。
都说帝王薄情寡义,这皇太极竟然深情如斯,真是匪夷所思。
为了表达他对海兰珠的爱和思念,竟然追封海兰珠为“元妃”,这要不是皇后是海兰珠的亲姑姑,都直接封后了。
皇太极除了继福晋哲哲,后来为皇后外,还有原配滴福临,就是皇长子豪格的母亲,可惜被皇太极以礼节不周为由强迫离婚了。
皇太极不到两年,因思念海兰珠成疾而驾崩。
因事发突然,皇太极并没有留下遗嘱,继承人空悬。
历史上是孝庄运筹帷幄,九阿哥继承了皇位,即顺治皇帝。
若海兰珠生的儿子还在,以皇太极对她的情有独钟,和对皇八子的宠爱,那海兰珠的儿子必定会被立为皇太子,继承大统。
原因主要有:
海兰珠生的儿子,有嫡子的名分。
清朝虽然是满人,但他们特别重视汉学,推崇汉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和他有同样身份的是豪格,可皇太极不喜欢乌拉那拉氏,要不怎么会离婚。豪格既有战功,又有两黄旗支持,皇太极对豪格还是不满意,要不怎么没有片言只语说要立豪格为继承人。
其他兄弟都是庶妃所生,不具备优势。
海兰珠是关鸠宫宸妃,满语的意思是:距离王最近的大福晋。
按照皇太极时期的后妃制度,海兰珠就是“东宫大福晋”,是平妻,地位仅次于中宫大福晋哲哲。
哲哲一生只有三个女儿,为了巩固科尔沁在大清后宫的位置,才先嫁了布木布泰,她又连生三个女儿,才后嫁的海兰珠。
哲哲和海兰珠是姑侄,一荣俱荣。海兰珠的儿子若做太子,哲哲必定是支持的。
海兰珠自从来了后宫,就独得盛宠。海兰珠虽然没有哲哲端庄,没有庄妃机敏,但海兰珠温顺,又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她很会拿捏男人,这一点正合皇太极的胃口。
感情是个很奇妙的问题,按理来说,庄妃年纪小就嫁给皇太极,人漂亮,还有心机,在海兰珠没有入宫前还有宠爱,可海兰珠一入宫,一个寡妇,竟然就入了皇太极的眼。
皇太极因情殇而去世,就凭借这一条,若海兰珠的儿子还在,以皇太极大赦天下那势头,觉得的皇太子非皇八子莫属。
海兰珠去世后,追封为元妃,那就是原配啊。
皇太极时代,科尔沁是大清最重要的盟友。要不也不会皇太极的后宫以科尔沁为主。
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占后宫的主导地位,其他两位福晋都是其他部落的战利品。
是因为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没有生下儿子,才让海兰珠进宫,目的就是要生一个儿子为继承人。
没有想到的是,海兰珠不仅生了儿子,还独得宠爱,后庄妃也生了儿子皇九子福临(顺治皇帝)。
海兰珠地位又高,背靠科尔沁,政治上是有大优势的,皇八子继位是顺理成章的。
皇太极后期,主要是以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以多尔衮历史上真实状况,他一定会支持皇八子。
同样是幼子,海兰珠没有孝庄智商高,海兰珠多病,这些都是权臣喜欢的。至于演义里面说的:多尔衮和孝庄关系暧昧,下嫁这都是子虚乌有的八卦。孝庄足智多谋,绝对是权臣不喜欢的。
如下解答:
海兰珠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他们的孩子只比福临大两天,如果能活下来的话,到皇太极驾崩时,也是六岁。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这个孩子继位为帝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福临。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由于生前未下旨立储,所以就有多人企图争夺皇位,其中最有希望的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他的长子豪格。
众所周知,清朝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八旗。其中,两黄旗在皇太极生前是由他直接统领的,也是八旗中最为强大彪悍的力量。皇太极死后,旗主暂时没有了,只剩下索尼、鳌拜这些大臣作为中流砥柱。
两白旗则是一直由多尔衮和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统领,当然是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
两蓝旗中,正蓝旗掌握在豪格自己手中,镶蓝旗掌握在郑亲王济尔哈朗手中,但是济尔哈朗在帝位争夺中的态度并不明确,但却是忠于皇太极的无疑,所以略偏向于豪格。
两红旗则是分别由礼亲王代善以及其子硕托统领。代善父子一直在明面上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实际上偏向于支持多尔衮。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就曾主动对多尔衮说过,“王正大位,我当从王,”表达了要追随多尔衮的意愿。
盘点一下,豪格的坚定支持者是正蓝旗,潜在支持者是镶蓝旗。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是两白旗,潜在支持者是两红旗。两黄旗的力量最强大,但是只表示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豪格,但却坚决反对多尔衮继位。
这样算起来,多尔衮的实力要略强于豪格,似乎占了一定上风,但是并没有绝对优势,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随意夺权的地步,多尔衮想要当皇帝,还是很难。在讨论新君的会议上,虽然有十几个人,但真正有话语权的其实只有七个人: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济格、多铎、阿达礼。
开会时,豪格与多尔衮争执不下,豪格一怒之下离开会场,眼看多尔衮就要获胜,但此时两黄旗的索尼、鳌拜等人闯入会场,佩剑向前,表示“若不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由于有实力最强大的两黄旗阻拦,多尔衮当皇帝的希望彻底破产,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立皇太子的第九子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为摄政王。这个方案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能得到两黄旗的支持,又顺带拉拢了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如此一来,豪格手中只有正蓝旗,自然无力抗衡,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由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海兰珠的儿子是否活着,对豪格和多尔衮争夺帝位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区别在于多尔衮会选择哪一个人来当这个傀儡皇帝。海兰珠之子与福临的条件几乎相同,两人的母亲都是后宫四妃之一,海兰珠比福临的母亲庄妃还要略高一些,但这区别不大。海兰珠与庄妃本就是姐妹,两人身后都代表了蒙古草原科尔沁部落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年龄方面,我们前文说过,两个孩子都是六岁,只相差两天,都是小孩子,在多尔衮眼里一样属于容易控制的年龄。
如果说两人之间有区别的话,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年龄,虽然只差了两天,但海兰珠之子是哥哥,福临就是弟弟。虽然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但在他俩前面的儿子都不是“一后四妃”所生,所以算不上嫡子,只能算作庶子。当时清朝虽然尚未入关,但受汉人文化的影响已经很深,“立嫡立长”的皇位传承观念也已渐渐深入人心,所以必然会从皇太极的嫡子中选择。海兰珠之子比福临大了两天,是哥哥,这就是一个天大的优势,立他为帝,更符合当时人们的正统观念。
两人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他们的母亲。皇太极死时,海兰珠已经死了两年多了,而且就算她活着,在政治手腕上也绝对无法和庄妃比。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福临能当上皇帝,很有可能是庄妃在两黄旗以及多尔衮双方都提前做好了工作,料想海兰珠没有这个能力。
综合考量之下,我认为海兰珠之子如果不死,那么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是略大于庄妃之子福临的。但这个分析的是各方面因素不变的情况,如果加入皇太极这个变量,那么海兰珠之子继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极大。
首先,皇太极极其宠爱海兰珠,非常有可能像康熙立胤礽为太子一样,在海兰珠之子很小的时候,就明确立其为太子,一旦太子位确定,至少两黄旗必定誓死效忠,多尔衮和豪格的争夺,就会变成三方混战。最后的结果,依然最大可能是形成妥协:海兰珠之子继位为帝,多尔衮为摄政王,只是可能就不需要拉拢济尔哈朗了。
其次,如果海兰珠之子被立为太子,庄妃可能会倒向太子一边,而不会为自己的儿子福临争取皇位,因为当时的皇后哲哲还在世,她也是海兰珠和庄妃的亲姑姑。而皇后哲哲必然支持海兰珠之子,有皇后压制,庄妃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以其出色的政治能力,肯定能看清形势,做出对自己母子最有利的选择。
如下解答:
大概率是不能。
首先,地位低。她和孝庄是亲姐妹,但是有嫡庶之分,她的地位是远远比不过孝庄的,那时候嫡庶是很重要的,先把年纪小的孝庄送进宫就能说明一切,她的进宫是两位都没有儿子的无奈之举。她在皇宫中位分是比孝庄高,那是皇帝宠爱,她的位分名号也是新设立的,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争议大。
其次,无权势。她虽然和孝庄,皇后同出一脉,但是皇后明确站队孝庄的,中宫的权势就弱一等。科尔沁草原,也是先支持孝庄在支持她,在她和大玉儿身上都可以。八旗没有任何势力,孝庄有两白旗,多尔衮权势盛大。
然后,无头脑。她没有政治头脑,眼界小,只局限于后宫争斗,一旦夺嫡,必败。她教导的儿子,成长成什么样子,也不抱期待。
最后,她的结局可能不会好,她儿子活着,她也可能多活好多年,但谁能保证一直受宠,一旦失宠,她这颗众多妃子的眼中钉,下场不会好,就算一直受宠,皇帝死后,她儿子想上位,她应该会被陪葬,参考多尔衮的母亲。
如下解答:
谢谢邀请。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的话,说不定真可以当上大清朝的皇帝。
清朝后宫自古讲究母以子贵,可是到了立太子和储君的时候可就是讲究子凭母贵了,皇太极如此宠爱海兰珠,海兰珠的出身是科尔沁的格格,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哲哲又生不出儿子,海兰珠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又是后宫中位分最高的皇贵妃,让海兰珠的儿子当皇帝,自然名正言顺。
当时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的时候,史料记载皇太极确实为了海兰珠的儿子大赦天下,还宣布立海兰珠的儿子为太子,只可惜海兰珠生的八阿哥人小福薄,过早夭折了,否则历史上可能就没顺治皇帝什么事情了。
如果海兰珠儿子没死,皇太极会让他当储君的,因为皇太极极其宠爱海兰珠,爱一个女人肯定也会爱她生的儿子,这点很重要,即使海兰珠嫁过人,进宫的时候已经26岁,不算年轻了,可是皇太极也不在乎,当成自己生命中最爱的女人,还封海兰珠为宸妃,也就是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在冷冰冰没有人情味的皇宫,皇太极作为帝王,这半辈子遇到的女人,有的是怕他,有的是敬他,也有的谄媚于他,而海兰珠却从来没有把他当皇上,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倾心相爱的男人,他们就像平凡夫妻那种相爱,热情又挚热,这在当时算的上旷古奇恋了。
1641年海兰珠快要去世的时候,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海兰珠病危的消息后,打仗也顾不得了,立即赶回盛京,中间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终年33岁,皇太极哭的都昏死过去了好几次,不吃不喝,恨不得跟了海兰珠去,过了两年,皇太极也去世了。可见皇太极为了海兰珠,生命都可以不在乎,还能吝啬一个储君吗,如果海兰珠的儿子还活着,皇太极一定会让他的儿子当皇帝。
爱一个人的时候,连同她所有的都会爱,不论好坏,这点用在皇太极这里很应景,只可惜,海兰珠的儿子夭折的早,不然真可能当上大清皇帝。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专注历史,坚持原创,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您的关注!
关键词: 那海兰珠结局
2023-02-23 09:10:16
2023-02-23 09:00:45
2023-02-23 05:50:28
2023-02-23 00:52:44
2023-02-22 20:55:40
2023-02-22 18:38:16
2023-02-22 17:01:12
2023-02-22 14:49:03
2023-02-22 12:17:12
2023-02-22 10:43:37
2023-02-22 08:43:41
2023-02-21 18:53:44
2023-02-21 17:10:24
2023-02-21 15:56:16
2023-02-21 13:52:56
2023-02-21 11:25:03
2023-02-21 10:02:49
资讯
品牌